【我与中医药征文展播】唐其民:随缘似命仲景术心系情满岐黄路

发布时间:2018-05-04来源:荆州市中医院

        凭心而论,从事医疗工作,最初只是当做一种谋生手段。多年后回望来路,我觉得能坚持至今,更多的是一份担当,一种情怀。

神乎其技高山仰止


我的家乡在浩浩长江最大的江心洲,是地道的农村。有人称中医为“中国人的医学”,在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是传统医学扎根的土壤。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家乡有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冯口张氏骨科”,另一个是“瞎眼医师”。

据传,民国时期,“冯口张氏骨科”第一代传人曾意外获得一本“武术秘籍”,里面主要记载着接骨疗伤之法。这个传人悟性高,天资聪颖。他按书中之法正骨疗伤,救人无数,远近闻名。后来,他的子孙三代将“张氏骨科”的招牌做到了周边的乡县,有的甚至当上了县级中医院的骨科主任。

“瞎眼医师”原是我们村里的算命先生,并不受村里人待见,乡亲们总认为他是骗人的。迫于生计,他索性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却出乎意料的火爆。原来“瞎眼医师”的祖父辈是开中药铺的,在他失明之前,耳濡目染了很多中药材知识。凭着祖辈的言传身教,他用药也颇具特色,据说都是在山里采的没有经过炮制的“生药”。倘若遇到村里老乡找他看病,他不仅不收乡亲们的药费,还管饭钱。

这两位中医师常常是村里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口口相传,神乎其神。而我则在一次次旁听中,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灯火阑珊三分天定


在生存压力较大的农村,读书往往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而教师、医生又是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获得一份长久的饭碗,师范和医学是农村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的热门之选。父母建议我填报医学类院校,考虑到我的视力状况,提议我选中医类大学。恰好当时,我对穴位、针灸、气功特别感兴趣,决定听从父母决定,报考中医。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来到全新的环境,栽满中药的百草园,烟熏雾缭的针灸,各种传统武术的兴趣团体……同时有幸接触到更多的中医传奇人物,其中不乏国宝级名老中医,有为宇航员杨利伟调养的方剂大家王绵之,央视百家讲坛的伤寒大家刘渡舟,针灸大师杨甲三等。大师们总是三指一伸,气定神闲,谈笑间往往立起沉疴。正是这些中医大师苍老却矍铄的背影,淡然自若的气魄,激励我在祖国医学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完成学业。


倚身立命精神所托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荆州市中医医院工作。刚进医院的那段时间,在学校里学过的数百味中药,几百个方剂,还有阴阳五行一些中医理论,到了临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多少感到有些沮丧。

后来一些成功的病例,渐渐使我对传统医学坚定了信心。

有一个春节期间前来就诊的浙江8岁患儿,经常清嗓,咳嗽频作,痰少,偶见太息,伴皱眉耸鼻,烦躁。曾就诊过包括省级等多家医院,做过肺部CT、鼻窦CT等皆未见明显异常,按“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抽动症”等治疗皆无显效。我联想起《小儿药证直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本例患儿属于中医“慢惊风”范畴,我用清肝达郁汤加减,予清肝柔肝、息风止痉为法。5剂药即起效明显。患儿回到浙江,家长要求将药快递过去,继续服用10剂左右而痊愈。家长的这种信任和反馈比什么报答都让我兴奋不已。

还有一个1岁左右的患儿,长期便秘,不用开塞露就不能排便。就诊于多家医院,效果都不明显。我结合中医的取类比像的思维,联系小儿“阴常有余、阳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考虑患儿阴虚无以润肠,气虚则无力转运。方用当枳通秘汤加减,予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为法,服用3剂,患儿排便已正常。

几千年来,中医是经过反复临床验证了的,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每看到中医被人们所误解甚至歧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慨和历史使命感。以致于我后来脱产读研究生,仍然选择中医院校,冥冥之中,中医已融入我生命当中。

命之所倚,情之所寄。虽天资驽钝,但我愿做祖国传统医学的涓涓细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中医学这条道路上无悔的探索下去。


作者简介唐其民, 副主任医师 ,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期间师从国家名老中医丁樱教授系统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曾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哮喘、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肾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中国-湖北荆州市江津东路172号 邮编:434000 联系电话:0716-8126310 0716-8126912 鄂公网安备 42100202000055号
鄂ICP备18001141号-2